我院两位教师三篇研究成果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025-02-28 10:55:20    来源:     阅读:

近期,我院李立老师的《错位之思——“重写电影史”视域下的“电影文学性”论争》与《“地缘性”与“反地缘性”——对“地缘电影”研究的再思考》,焦垚楠老师的《沉浸、叙事与双重感知:多屏幕电影的技术与美学研究》三篇论文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其中,《错位之思——“重写电影史”视域下的“电影文学性”论争》一文收录在202412刊期的“电影史”栏目;《“地缘性”与“反地缘性”——对“地缘电影”研究的再思考》《沉浸、叙事与双重感知:多屏幕电影的技术与美学研究》收录在202502刊期的“影视理论”栏目。

李立,艺术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副研究员。

错位之思——“重写电影史”视域下的“电影文学性”论争

【摘 要】“电影文学性”论争是发生在新时期中国电影史上一场重要的理论论争。中国电影史对于该论争产生的原因、双方的理论诉求、具体的历史细节以及参与者的心态变化并未完全厘清,更未能从新时代出发思考这场论争的历史意义。“重写电影史”有必要重回历史现场,从论争的基本问题与论争者的心态角度思辨论争的种种细节,思考论争与时代之间所发生的“错位之思”。因为,“错位之思”不仅是新时期中国电影史中值得重视的历史经验,更是新时代中国电影研究再出发的起点。


“地缘性”与“反地缘性”——对“地缘电影”研究的再思考

【摘 要】近年来,“地缘电影”成为学术界热议的重要话题,对“地缘电影”的研究凸显了中国学者的主体性与原创性。作为一个不断阐发的学术概念,“地缘电影”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断裂,“反地缘性”正是这种断裂性的显现。本文着力分析“地缘电影”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断裂成因,注意到“地缘电影”的“反地缘性”特点:“反地缘性”不仅使得“地缘电影”的概念更为辩证、全面,也意味着应该以开放眼光看待“地缘电影”。

焦垚楠,电影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讲师。

沉浸、叙事与双重感知:多屏幕电影的技术与美学研究

【摘 要】面对流媒体的竞争,影院不断革新电影的技术外观,以吸引观众回到影院,近些年ScreenXICE等多屏幕影院的出现,创造了一种具身化的观影体验,同时也匹配了人眼的视觉特性。银幕的扩展与互动,以空间蒙太奇延展了传统电影叙事的视角,以“同时性”构建了“联觉”美学,并让观众从静态转向动态,从“怀疑的悬置”过渡到双重在场的影像认知模式,最终使得观众的身体和意识与电影紧密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研究成果

上一篇:应雄教授:电影与爱——罗西里尼、沟口健二、侯麦
下一篇:华策电影学院新学期教职工大会顺利召开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逾桥西路998号
  • 联系电话:0573-89391560(桐乡乌镇校区)
  • 电子邮件:dyxy@cuz.edu.cn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8 © 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