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华策电影学院电影制作党支部、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的“主旋律电影系列讲座”第八讲在乌镇校区教学楼317举行,本次讲座以“新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主题,主讲人为华策电影学院教师许涵之。
许涵之,浙江大学影视传播学博士,出版著作有《影视编剧》《当代好莱坞电影工业》等,在《当代电影》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讲座伊始,许涵之老师对民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拆解,分别从“传统伦理视野中的母亲”、“爱情悲剧叙事中的少女”、“社会问题的显在代表”、“革命进步的摩登女性”这四个角度深入分析。
“传统伦理视野中的母亲”这一角度如电影中展现苦难的母亲形象,有的同时也象征着祖国;“爱情悲剧叙事中的少女”这一角度如电影中展现女主角女配角的沉溺情感不可自拔这一形象,在这四十年代间无声到有声电影中不断重复出现;“社会问题的显在代表”这一角度如电影中展现的农村女性形象,同时也象征着底层苦难;“革命进步的摩登女性”这一角度如电影中展现的积极投身于革命的女性形象,表达女性也要实现自我价值。
许涵之老师通过举例对民国电影中的女性视角进行解析。如电影《奇女子》中现代女性突破刻板印象之尝试、电影《新女性》中女性生存困境与命运失落、电影《人生》中堕落女性的道德反省与灵魂救赎、电影《脂粉市场》中职场性骚扰与价值选择等,从“价值主题的承载”、“社会问题的表达”、“审美意趣的展示”、“完美道德的象征”这四个层次总结出了民国电影中女性的作用。
随后许涵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新中国电影与“人民电影”模式,阐释了“人民电影”的概念以及人民电影的作用,并从“觉醒的女性”、“战斗的女性”、“敌特片中的女性”、“情爱中的女性”、“劳动的女性”这五个方面解读了女性形象。
“觉醒的女性”如《白毛女》中的喜儿、《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并有着坎坷经历的传统妇女,她们对翻身的向往以及参加革命后获得新生的故事感召着社会处境相似的底层民众;“战斗的女性”如《赵一曼》中的赵一曼、《烈火中永生》的江姐等作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身份出现,承担着阶级对抗的重任,呈现英勇战斗的形象;“敌特片中的女性”如《虎胆英雄》中的阿兰、《羊城暗哨》中的八姑等烘托正面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满足了当时百姓窥视另外一个阶层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的欲望;“情爱中的女性”如《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妹子、《妈妈我要出嫁》中的李玉春等以情爱、家庭来表现重大社会矛盾;“劳动的女性”如《李双双》中的李双双、《护士日记》中的简素华等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大踏步地从厨房走向社会,女性叙事在一个更宏大的、更主流的叙事之上。
在本次讲座中,许涵之从多个面向分析了新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女性视角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多元视角,也为同学们开阔视野、拓宽认知提供了思想坐标。在师生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